SEARCH
BACK

寒冷氣候的健行技巧

保暖只是第一步,別被寒冬冷到了
寒冷氣候的健行技巧

清冷爽朗的早晨,凜冽寒風襲上你的鼻頭,你的雙頰發紅,充滿希望的一天即將展開,這些就是冬季健行的基本元素了。只要方法正確、裝備合宜、目標合理,一年四季都能從健行中收穫滿滿。無論走在雪地、冰霜、鬆脆的落葉或飽經日曬雨淋的步道,無論陽光明媚或雨雪狂風,只要注意以下技巧,就能享受旅程中的每一步。

乾冷

雖然瑞典南部稍有不同,但Fjällräven的家鄉到了冬季多是乾冷氣候。儘管氣溫遠低於零度(零下45度在北部不是沒有過,斯德哥爾摩也可能低於零下20度)但由於是乾冷形態,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冷。

  1. 羽絨:這種時候我們很推薦羽絨產品。在這種氣候類型中,你需要的是高蓬鬆係數且不過於笨重的衣服,羽絨便是你的首選,它的重量體積比是很低的。
  2. 羊毛:說到溫度調節,洋蔥式穿搭是不二法門。我們會盡量避免流太多汗,但是萬一無可避免,例如上坡路段,有著吸濕排汗效果的羊毛就是很好的選擇。美麗諾羊毛是底層服飾的最佳材質。

濕冷

英國、荷蘭、法國北部都屬於濕冷氣候類型。相對於實際氣溫,濕冷的感受會比乾冷還要冷。

  1. 化纖:這種時候就非得仰賴化纖保暖材質和底層服飾了。與羽絨不同,化纖材質即使潮濕也具備保暖效果。雖然就相對提供的保暖度來說,它的體積比羽絨更大、更占空間,但是當氣溫在零度上下時,這不算是問題。
  2. 避免使用棉質。延續化纖材質的概念來選擇你的底層服飾,棉質是絕對不行的,它的吸濕特性會讓你在長途跋涉、汗流浹背後感到寒冷。

風寒

風寒是可以致命的。風速愈強,風作用在裸露皮膚上的影響愈大。舉例來說,風速每小時30公里時,零度氣溫在裸露皮膚上的體感可能像是負13度。若風速達到每小時60公里,體感溫度將達到負18度。這裡所要強調的是,盡可能將皮膚覆蓋,避免暴露在外,並選擇防風材質。

  1. 薄膜:如果要防止風接觸皮膚,必須選擇多層結構的服飾,其中包含一層既容許熱氣或汗水排出,又不容許風雨穿透進來的薄膜。外層(殼)服飾就是你的最佳選擇。然而這類服飾多半不具良好的保暖能力,裡面最好搭配保暖中層。
  2. 風帽&防水封條:要將風寒減至最低,就必須盡可能將皮膚覆蓋,這時候就必須請出連帽外套了。風帽既可防止熱散逸,亦可減少風接觸皮膚。如果想進一步提升防護力,防水封條可以防止風從衣服的接縫處穿透。

 

一般保暖技巧

多層次的靈活穿搭

底層服飾的作用是活動時吸濕排汗,靜止時保暖。中層可以阻絕寒冷,外層(殼)服飾用於防風及防雨雪。採用多層次的洋蔥式穿搭是為了留有選擇的彈性空間,活動時可以脫去一層,休息時則可以添加一層。

避免弄濕和流汗

洋蔥式穿搭的另一個目的是防止內側汗濕和外側被雨雪淋濕。無論原因是汗水、雨水或雪水,一旦身體弄濕就有失溫的風險。請在開始出汗前就脫去多餘的服飾,且和夏季的情況不同,快要下雨就趕緊穿上外殼服飾,不要等已經下雨了才穿。

規律進食

以少量多餐的方式維持身體能量和情緒穩定。此外,身體在飢餓狀態下必須更努力運作才能維持暖和。

吃高熱量零食(對士力架和巧克力榛果醬說「Yes」)

隨身攜帶高熱量的零食,方便路上吃。此時別再想著要養生顧健康了,想想什麼零食最物超所值。這時候當然是選擇高熱量的零食,尤其是結合了糖和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的那種,例如Snickers士力架和Nutella巧克力榛果醬或花生醬。而且又好吃!

經常補充水分

由於身體不像夏天那樣汗流浹背,你可能沒有察覺自己正在流失水分,但只是呼吸都伴隨水分散逸到周圍的空氣,所以請比照食物,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補充水分。

喝溫熱的飲品

選擇溫熱的飲品。喝溫水不錯,不過偶爾也需要來點糖或不同的風味。這種時候最好準備兩個保溫瓶,一個裝溫水,一個裝熱茶、熱巧克力或熱咖啡。熱飲的另一個好處是經過比較長的時間才會結冰,而冷水已經在結冰的路上了。

別忘了攜帶頭燈、指南針和地圖

冬季的白晝較短,天氣變幻莫測,事情不按計畫走的機率大為提升。務必攜帶頭燈(不要用手持式以便空出雙手)以及指南針和地圖(並且事先了解使用方法),就算路線是標示完善的步道也一樣。一旦天色變暗,你會需要這些重要工具。

攜帶備用電池和行動電源

我們都知道iPhone電池遇冷掉電有多快。為手機準備一顆充飽電的行動電源,並攜帶頭燈的備用電池,收納在靠近身體的地方,胸前口袋最為理想,如此可以替它們保暖。

帶個可以充當坐墊的物品

地面寒氣容易侵入身體。找個柔軟的地方來坐,並在身體和冰冷的地面之間墊一層東西,保暖坐墊或額外的羽絨外套都可以,或者把不要的泡棉睡墊剪成A3大小充當坐墊。

攜帶瓦斯和爐具

你可能不想為了吃東西停下來太久,但是多花幾分鐘享用熱騰騰的一餐是值得的,不但舒心,還可以從體內暖和起來。

勿好高騖遠

最後一個技巧:務實。冬季健行可能需要穿越雪地,路面可能濕滑、結冰,比起同樣路線的夏季健行需要更長的時間完成。建議選擇一條熟悉的路線預先練習,以便把注意力放在習慣其他事物(也就是上述各項技巧),而不必分心在導航上面。千萬、務必要告訴家人你的目的地、你的計畫和回程時間。

 

過來人分享

David Green:「規劃的路線要重質不重量。5公里也好,15公里也好,重點是享受而不是忍受(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)。倒不是說一定要很簡單好走,只是不要忘記健行的初衷—樂在其中。」

Demitris Makridakis:「享受健行的最好方法是出發前熟悉你的裝備,並聽從你的本能和身體。」

Wouter Wesselius:「不要只是仰賴導航系統,務必攜帶一份好的地圖和指南針。」

Peer Lawther:「一旦不確定路線或是天氣對你不利,不要害怕回頭。誠如智者所言,山永遠都在……」

 

照片提供:Daniel Taipale @dansmoe